top of page
搜尋

台灣教師聯盟2025年二月會訊

  • 作家相片: 教師聯盟 台灣
    教師聯盟 台灣
  • 2月27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台灣教師聯盟2025年2月份會訊

本會會訊設計為每月推出,每月將會替各位盟員精選該月三至五則教育新聞,並且分享聯盟近期活動辦理情形及未來活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一、潘威佑理事長的話 - 珍視選舉權:捍衛台灣民主的核心價值


  在民主社會中,選舉權是人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之一,也是憲法所保障的核心民主機制。台灣經歷了漫長的民主發展歷程,才確立了每一位公民都能透過選票表達意見、參與國家治理的權利。罷免權與選舉權是一體兩面,皆屬於人民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工具,是保障民主機制正常運作的重要環節。隨著「2025大罷免人權律師團」的成立,社會各界開始更重視選舉與罷免權的意義。該律師團的成立,正是為了確保所有行使民主權利的公民,不受外在干擾或打壓,能在公平、公正、合法的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展現台灣民主社會的堅韌與活力。

 

  台灣近年來的民主,實踐展現強大的公民力量,許多民眾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勇敢發聲,透過選舉與罷免來對政府與政治人物進行監督。然而民主的路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在大規模罷免行動的進程中,部分公民因參與罷免而遭受恐嚇、騷擾,甚至面臨行政機關的不當干預。這些情況不僅影響了民眾的意願,還可能對台灣的民主制度帶來寒蟬效應。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律師團結合法律專業,提供法律諮詢、訴訟支援、監督公權力執行,並適時引入國際聲援,確保民主程序能在公平與透明的環境下進行,維護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的尊嚴與自由。

 

  依法行使選舉與罷免權,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正當權利。無論是選出適合的公職人員,還是淘汰不符合民意的代表,這都是民主體制正常運作的表現。律師團的成立,展現了台灣社會對民主價值的堅持。他們提供的不僅是法律協助,更是一份對公民自由的守護承諾。從法律諮詢到訴訟保護,律師團確保參與者能在不受威脅或壓力的環境下,勇敢地行使權利。透過嚴格監督行政機關與司法機構的執法行為,防止權力濫用,確保整個罷免程序符合公平、公正與公開的原則。若出現對民主權利的嚴重侵害,律師團也會積極與國際人權組織合作,揭露事實,讓國際社會共同關注台灣的民主發展。

 

  民主社會的建立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堅持與參與。選舉與罷免制度並不是單純的政治手段,而是保障民意被聽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機制。作為公民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勇敢行使選舉權與罷免權。無論面對何種挑戰,只要我們共同守護法治、尊重人權,就能確保台灣民主不斷向前邁進。未來的台灣,需要更多願意站出來捍衛公平正義的聲音,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團結與努力,才能讓台灣成為一個真正自由、法治與民主的國家。

 

• 二、文教專欄 

1.牧童與水牛

監事主席 溫貴琳

 

  北宋黃庭堅那首「牧童」詩作:「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這首詩淺顯易懂,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那些連番修法、奪權搶錢、權謀巧詐、貪贓枉法、凍刪預算削弱台灣的政客,其心境未若牧童的逍遙自在、怡然自得。

 

  我生長於恆春半島車城鄉的佃農之家,小時候是個牧童。每遇例假日,總得牽牛上山吃草。今讀此詩,那段放牛的山中歲月,不覺蕩漾心頭。是時也,村中小孩們把牛拉到「草山頂」、「竹腳坑」等地,牛群在平疇綠野爭食,我則佇立斜坡草原,遠眺右側「里龍山」的巍峨聳立,以及遠方「台灣海峽」戰艦與商旅的南來北往。身旁看慣一些花草的爭發與凋零,還有滿山的古樹枝條在「落山風」的摧殘下頻頻點頭。少年不知愁滋味,此情此景當時沒有特別感受,但卻永遠刻鏤在我記憶長河中。

近日報載,台灣耕牛文化協會在新竹關西舉辦「牽牛比賽」。主辦單位說,選手牽著水牛在田野直行、S型行走和繞圈圈,誰走得最平穩、最有默契、最有引導能力,就是最後贏家。

 

  水牛是古早台灣農村的溫馴夥伴,承担農耕與運載的重任。因為相處日久,彼此友善對待,我和水牛終致聲氣相通。

 

  筆者就讀初中(國中),因家境「庇蔭」學會耕田、駕牛車。當時我家那頭水牛,正值「四齒」之齡,體型壯碩,精力充沛。每當下雨天,他會活崩亂跳,甚至兩角摔打田畦。

農忙時,水牛拖著犁頭,踱著穩重的步履,從這邊犁到那一邊,又從那一邊犁回這邊;雖然氣喘吁吁,始終任勞任怨。

 

  幾次颱風過境,我駕著牛車到海邊揀拾「大水柴」(漂流木),載回燒煮之用。牠沿途聽從指引,不慌不忙。

 

  水牛,就像我的家人,農閒專人牽牠吃草,農忙則早晚餵飽。夏日艷陽高照,唯恐中暑,適時灌飲草藥加黑糖;冬天寒氣凜冽,為牠鋪稻草過夜。我與牠同甘共苦,合作無間。我拉一下牛繩牠就左轉,我頓幾下牛繩牠就右轉;我吆喝幾聲「赫赫」牠就加速,我連呼幾聲「休休」牠就暫停。

 

  早期水牛與農夫,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穫,以養天下之人。而今,農業機械化、精緻化,農村罕見水牛,年輕人當然不知水牛的歷史使命感。

 

  此次新竹關西的「牽牛比賽」,確是古早農耕文化的探索,可以喚起年輕世代追尋先人走過的腳步,體驗農人在艱困環境中求生存的意志力,以激勵自我開拓事業風華時有更淋漓盡致的表現。

 

 2.文教主體是固民主、護主權的黏著劑

聯盟顧問 李川信

 

  四百年前的一六二四年,台灣因荷蘭、西班牙的統治,搭上大航海時代的列車,躍進世界舞台與文明接軌。鄭氏、清領時期引進漢文化,日本時代帶來東洋文化,殖民的歷史軌跡,加上固有的南島文化,豐富台灣文化的樣貌。

 

  多元文化的台灣,透過尊重與包容,兼容並蓄,又因台灣文化協會、議會請願運動、民主前輩的付出,累積了自由民主的基因,因而孕育自由民主的台灣。反觀中國單一性的「中華文化」,因國族意識、制度基因而形成專制獨裁體制。台灣少數族裔不應昧於事實,想獨尊「中華文化」,企圖弱化台灣本土文化及認同,而變成中國文教統戰的協力者。

 

  中國國民黨依政黨比例,推薦七名課審委員,名單果然很「中國」。區桂之、段心儀、周祝瑛、吳武典等統派色彩強烈,經常在中國官媒,美化中國,惡批台灣。片面扭曲教改,台灣明明是多元文化,卻情勒式批執政黨「去中國化」,台灣的教育經不起這些人惡搞。

 

  看到新北市三個高中生舉著五星旗表示「希望台灣省長賴清德能在二○二五年前,讓台灣回歸祖國」的影片。我們應嚴肅面對,台灣高中生為何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祖國」?這證明台灣的國家認同及主體文教有待深化。

 

  近年屢屢破獲退伍將領、軍人淪為中國統戰幫兇,更有接受中共指揮成立組織,伺機摧毀台灣。明明共機、共艦不停擾台,且不惜武力犯台,已是典型外敵,但軍中思想教育課程猶在強調「黃埔建軍、筧橋精神、中華錦繡河山」,敵我意識模糊,如何負起保衞台灣土地人民的重責大任?

 

  二○一四年三一八太陽花運動,興起「天然獨、天然台」,試想沒經過歷史記憶的洗滌,怎能形成強韌堅定的國家認同?小草的冒出就是一例。無恥政客「空嘴哺舌」、妖言惑眾的散布「綠色恐怖、民進黨獨裁」,居然有人相信,這恐怕是對台灣真實歷史一知半解,可見傳承歷史記憶落實轉型正義有多重要。

 

  美國開國先賢潘恩的真知灼見:「獨立自主是常識,不把國家命運交給別人才是天經地義」。文化是生活的連結,科技貿易使國家富強,文化教育讓國家偉大。落實文教主體,形塑國家一體,亦是鞏固民主、守護主權的基石。

 

• 三、本月教育新聞

1.DeepSeek創辦人是校友 - 浙江大學校長任陸教育部副部長


2.教育部不採認中國統戰部3校學歷 可協助在學生轉學


3.5G創新教學 11縣市同步啟動


4.林郁婷任教育部公益大使 宣導校園反霸凌


5.馬來西亞年度教育盛事 2025臺灣高等教育展4月21日開跑

 

 • 四、聯盟活動紀錄

1.2025寒假教師研習營

 

• 五、活動預告

1.一年一度的募款餐會將於3月22日天成大飯店舉辦,歡迎大家一同參加


 

2.2025年轉型正義研習營將於4/9-4/10舉辦,還請大家多多留意我們的官網歐~

 
 
 

Comments


02 2396 0900

100台灣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4-2號七樓

©2022 by 台灣教師聯盟官方網站(UTT official).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