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台灣教師聯盟2024年8月份會訊

  • 作家相片: 教師聯盟 台灣
    教師聯盟 台灣
  • 2024年9月4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本會會訊設計為每月推出,每月將會替各位盟員精選該月三至五則教育新聞,並且分享聯盟近期活動辦理情形及未來活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一、李慧生理事長的話 - 台灣語言多元與國家文化認同


  台灣的語言多樣性是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台語、客語和原住民語等本土語言。這些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認同和歷史記憶的載體。


  正因如此,推動語言的正名和教育推廣成為了當前社會的重要議題。正名台灣台語、台灣客語以及台灣原住民語,旨在強調這些語言的本土性和獨特性,並促進文化的保存與傳承。


  站在台灣台語與閩南語的不同立場,台灣台語與閩南語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語言的認同與文化背景上。閩南語源自中國福建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然而,台灣台語在歷史的演變中,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語言特徵和詞彙。正名為「台灣台語」的過程中,強調了其作為台灣本土語言的身份,並去除了閩南語這一名稱所帶來的中國中心主義色彩。此外,台灣台語在音韻、詞彙和語法上也與閩南語有所不同。例如,台灣台語中融入了許多日語借詞和本土特有詞彙,這些都是閩南語所不具備的。這一點反映了台灣台語在語言發展上的獨特性,並使其成為台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教育推廣的正向價值方面,正名台灣台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具有深遠的意義。首先,這有助於提升這些語言的社會地位,讓年輕一代認識到母語的重要性。透過教育課程的設計,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語言本身,還能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文化與歷史,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推廣台灣台語及其他本土語言的教育,能夠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台灣是一個多族群的社會,語言的多樣性是其文化繁榮的重要基礎。透過學習本土語言,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培養包容的心態,這對於社會的和諧發展至關重要。語言的學習與使用能夠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在台灣的許多社區,台語和客語仍然是主要的交流語言。掌握這些語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交流,還能促進與長輩和社區的連結,增強社會凝聚力。同時正名和推廣本土語言的教育也有助於語言的保存與傳承。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許多本土語言面臨著消失的危機。透過教育體系的支持,能夠有效地提升語言學習的資源和機會,讓更多人參與到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中,從而促進語言的延續。


  語言的正名與推廣在台灣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會意義。透過強調台灣台語、客語和原住民語的本土性,並在教育中加以推廣,不僅能夠保存和傳承這些語言的文化價值,還能促進社會的多元發展與凝聚力。這一過程不僅是對語言的尊重,更是對台灣文化的珍視與認同。


• 二、文教專欄

1.你/妳之未來像哈士奇?還是像狼?

監事主席 溫貴琳


  2021年大學學測國文試題,有一題引用盧希鵬「為什麼員工都是哈士奇?狼呢?」問考生有官「諫逐客書」和「虯髯客傳」的部分內容,用現代企業管理的精神看古代政治。


  查盧文的重點是說,專業經理人(CEO)像是哈士奇(名犬),狗主人給好吃的食物;而創業家像狼,他捕不到獵物將無法生存。再說,土狗比不上哈士奇,因而土狗的價值不被重視;但是,如果有一天牠出走了,自行奮鬥,很快地變成一批狼。


考題一、二、三

  考題一,引「諫逐客書」中李斯對秦王說:「今逐客以資敵國,…內自虛而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問考生:李斯的腳色是什麼?


  考題二、三,又引「虯髯客傳」中虯髯客對李靖說:「某本欲於此世界求事,或當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今既有主,住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內,即當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輔清平主,竭心盡善,必極人臣。」問考生:虯髯客和李靖腳色又如何?


答案一:李斯像哈士奇(CEO)

  『史記‧李斯傳』記載韓國人挑撥秦王下逐客令,而秦國宗室、大臣也建議驅逐各國客卿;李斯正在其中。李斯急了,他為了自己的祿位,建議秦始皇切勿逐客,寫了一大篇「諫逐客書」。所以李斯不過是想當專案經理人而已:「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并天下,遵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


答案二:虯髯客是敢冒險犯難的一匹狼

  小說故事中,虯髯客藉著李靖求見李世民;毅然把所有家當給了李靖,去幫助李世民打下了江山。後來,到了貞觀十年,有南蠻人上奏,知虯髯客在扶餘國闖出一片天,自立為王。所以,他是一匹類似土狗甘願出外自行創業的 狼。


答案三:李靖也和李斯一樣是專業經理人

  小說故事說,後來李靖官拜左僕射平章事(宰相),襄助唐太宗,因此他和李斯一樣是專業經理人。


你的未來不是夢,是哈士奇?狼?

  如果你不久將考上大學,或已是大學生,在觀念上要極早建立:將來投入職場,規畫成為狼?名犬哈士奇?或是台灣土狗呢?就看如何選擇了!


2.從不適任教師到辦學績優校長~溫貴琳斜槓人生之傳奇

李川信 顧問


  集專業教師、績優校長、民主運動者於一身的溫貴琳校長即將80歲,兒孫、親友及門生為感念他對台灣教育、民主運動的付出與貢獻,特別編輯《溫貴琳校長80大壽慶賀文集》,忝為溫校長多年的好友,我樂於寫幾行感言,祝福貴琳兄「身體健康吃百二」。


  出身屏東車城貧農之家,苦讀考取屏東師範,註定一生與教育結緣,在戒嚴威權獨裁的制度,他成為不適任教師;在自由民主的國度,他成為辦學績優的校長。他對教育情有獨鍾,熱衷教學,長期在中小學任教,對教材研發、教學方法跨領域及跨科目之統整有獨到的見解,能夠發揮他的專業與敬業精神。擔任新竹市建功高中創校校長,提出具體校務發展計劃及辦學理念,推動校園在地化及民主化,激勵教職員工潛能,運用其主持會議的統合能力團結學校,有效達成辦學績優成果。溫校長重視校園融入社區文化,積極推動「校園服務學習」,他認為課程規劃,應由教師專業導向,改為學生生活導向,強化教師的社區使命感,啓發學生終身學習的熱忱等具體行動。


  溫校長雖然是中文系出身的高才生,卻能擺脫長期浸身支那的醬缸文化而自我脫身。黨國教育是從小餵食毒奶,能夠自覺排毒,去擁抱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人真是鳳毛麟角。貴琳兄愛好文學也從事創作,積數十年的漢詩、小說創作成果豐碩,他的作品都是人與人、人和自然對話的哲理,對土地族群的生命力充滿情感,更寫出台灣歷史苦難悲情與希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及靈魂,也是促成文化底蘊深厚的基礎。溫校長深知本土語文的推動,除了學校授課外,更應融入生活,學校校務宣導,各領域學科的教學、親子活動的對話,都能適時穿插本土語言,就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溫校長就是親自奉行的標竿。


  溫校長內心深處早就有反抗威權體制,愛好自由民主的基因,在1987年解嚴後就利用課餘時間積極投入民主運動。經常南北奔波,串聯全國愛好民主的教育界朋友,在1994年成立陳水扁競選台北巿長教師後授會擔任會長,2000年及2004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擔任全國教師後援會會長,2009年擔任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投入社會運動,2016年蔡英文競選總統,再度擔任全國教師後援會會長,對台灣本土政權有其關鍵的影響力。


  溫校長長期對作育英才、民主運動的付出,更把推動本土教育當成終身志業值得敬佩,他不愧是文教界的典範人物。


3.從從虐童事件看教育機構的失職與責任

潘威佑 副理事長

  近日,花蓮縣禪光育幼院和新北市私立學仕幼兒園相繼爆發的虐童事件,讓人無法不感到震驚與憤怒。這些骇人听闻的虐待行為不僅是對孩童基本權益的嚴重侵犯,更是對教育機構職責的赤裸裸挑戰。主管機關的失職與監管不力,讓這些本應是安全避風港的場所,變成了孩子們的噩夢。社會各界必須對此現象深刻反思,並嚴厲譴責這種對孩童的暴行及相關機構的失職。


虐童事件的深遠影響

  虐待行為對孩童的身心發展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首先,受虐兒童往往會面臨長期的心理創傷,可能發展出焦慮、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問題。這些心理障礙不僅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更可能導致行為問題的出現。常遭受虐待的孩童在社交互動中表現出不安和恐懼,難以與同齡人建立健康的關係,這種情況將對他們的未來造成深遠的影響。在學習方面,虐待行為也給孩童的發展帶來了障礙。受虐兒童因注意力和情緒的問題,往往在學校表現不佳,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業成績,更可能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這樣的情況,無疑是對未來社會的巨大損失。


主管機關的失職與責任

  面對如此嚴重的虐童事件,政府和教育機構必須立即採取有效的措施,然而,現實卻是主管機關的反應遲緩,監管不力。政府應該加強對幼兒教育機構的監管,定期進行檢查,確保所有教保人員接受適當的培訓和背景審查。建立健全的投訴和舉報機制,鼓勵家長和社區成員報告可疑的虐待行為,並保護舉報者的隱私和安全,這些都是基本的責任,卻在許多情況下被忽視。教育機構也應該主動承擔起保護孩童的責任。園方應該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對教保人員進行考核和培訓,確保他們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應該建立家校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家長的需求和擔憂,這不僅是對孩童的保護,更是對整個社會的負責。


教育理念的轉變與推廣

  除了加強監管,我們還應該從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著手,推廣正向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育方式過於注重成績和規矩,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和需求。教育機構必須轉變理念,以愛與尊重為基礎,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在教育方法上,應該摒棄體罰和不當對待,採用正向的管教方式。教保人員應該以耐心和同理心對待孩子,運用鼓勵和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注重孩子的情緒管理和社交技能的培養,為他們提供充分的表達和交流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家長的角色與責任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教育機構,家長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支撐。應該加強對家長的教育,讓他們了解如何識別虐待的跡象,並提供資源以支持他們的育兒方式。鼓勵家長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與教育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這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期望未來

  兒童是台灣的未來與希望,我們有責任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然而,近期的虐童事件不僅令人痛心,更是對主管機關失職的嚴厲控訴。只有透過加強監管、推廣正向教育和家校合作,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兒童教育的目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未來對台灣社會有貢獻的中堅力量。對於那些失職的主管機關,社會必須嚴厲譴責,並要求他們承擔應有的責任,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與關懷中茁壯成長。


• 三、本月教育新聞

1.北市小學高年級班導23.5%都是代理教師 教育局提3大精進作為


2.教育部新規定「國中小早自習不得考試」 高中心理假最多3天!


3.師資生實習獎助金加倍「月領1萬」 教育部:擬8月起實施


4.國小「班班有鮮奶」教育部估9月上路 未來常態性實施、國中再評估


5.高中生外交小尖兵選拔 教育部和外交部加碼送美加參訪



• 四、聯盟活動紀錄

1.20240701 民主教育教師研習營


2.2024種子教育暑假研習營


3.2024年台灣教師聯盟海洋教育研習營

 
 
 

Comments


02 2396 0900

100台灣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4-2號七樓

©2022 by 台灣教師聯盟官方網站(UTT official).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