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台灣教師聯盟2024年4月份會訊

  • 作家相片: 教師聯盟 台灣
    教師聯盟 台灣
  • 2024年5月9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本會會訊設計為每月推出,每月將會替各位盟員精選該月三至五則教育新聞,並且分享聯盟近期活動辦理情形及未來活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一、李慧生理事長的話 - 追溯歷史,促進轉型正義:將228事件與轉型正義融入教科書


  台灣歷經228事件和白色恐怖已經多達數十年。其中228事件發生於1947年,而白色恐怖則持續了將近四十年,直到1987年解嚴為止。這段黑暗的歷史對台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然在臺灣人民的記憶中留下了沉重的烙印。


  我們應關注「轉型正義」在過去所遭受的政治迫害、人權侵犯和社會不公,在今天仍然對許多臺灣人民造成了影響。然而,要實現真正的轉型正義,我們必須先了解過去的錯誤,並且積極面對歷史。通過將轉型正義相關的內容融入教科書,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台灣歷史上的不公義事件,從而激發他們對正義和人權的重視,培養他們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228事件」是台灣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它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政治局勢,更對台灣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多年來,這段歷史往往被忽略或淡化,許多年輕人對此知之甚少。因此,將「228事件」的相關內容納入教科書,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還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到和平、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最後政府應該積極推動相關教育政策,確保這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能夠被有效地融入教育體系。透過公民教育、歷史教育,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過去的錯誤,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同時,這也是對歷史受害者的一種尊重和紀念,讓他們的犧牲不會被遺忘。


  將「轉型正義」和「228事件歷史」融入教科書,是對於台灣的未來發展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誠摯希望政府能夠重視這一建議,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讓台灣的下一代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國家歷史,從而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期待賴總統的領導讓台灣能在轉型正義的教育上能取得更多成功,期待未來教育部跟文化部,更能明瞭台灣在轉型正義教育所帶來台灣民主價值的可貴與未來。


• 二、文教專欄


1.拍桌怒罵怎能成大事

監事主席 溫貴琳


  據瞭解,聰明(IQ高)的人容易成功,但成功的人未必都是聰明的人,因為一般人都忽略了EQ(情緒商數)的存在。


  超級籃球員在不可能投進的角落,居然能夠扭腰挺身「擦板得分」。人生之所以值得喝采,一方面是能夠在艱困中昂首闊步,屹立不搖;一方面是情緒管理良好,得到他人的贊助,潛力充分發揮,而披荊斬棘如虎添翼。


  專家說,EQ高的企業管理者,凡事包容,常作全方位思考,容易鼓舞部屬士氣,激勵員工發揮實力,增進團體的成功。


  專家說,情緒管理不好的人,目光如豆,極易粗暴、咆嘯;也常常意氣用事,有功自攬,有過推諉。而且欺善怕惡,儼然一副「卒仔」的模樣,以致銳減個人實力和團體的成就。

孟子說:「固國不以山豁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為政者也需休養情緒,掏取四方資源,以推動仁治。


  史記淮陰侯列傳有這麼一個故事:


  公元前203年,韓信平定齊國,派人向漢王(劉邦)上書:「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面楚,不為假王(代理齊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便。」


  劉邦見到韓信請求為假齊王的上書時震怒說:「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你)來佑我,乃欲自立為王!」在旁的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能禁止韓信稱王。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善待他,讓他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動亂。」


  劉邦突然醒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爾,何以為假?」後來徵調韓信的軍隊,攻打楚軍。


  劉邦乃流氓成性之輩,然以重臣之輔助,扮演這段情緒管理的戲碼,殊屬難能可貴。


  當今某人,昔曾拜太陽花學運之賜,擔任立委。觀其近日表現,處事毫無章法,論政毫無尺度,對於國民黨極盡諂媚之能事,對於民進黨則咆嘯拍桌。他自詡「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雲變色」,卻難掩其人文素養、品格修養和情緒管理之不足。如此行徑,意欲貪得英雄美名,有待觀察。


2.典範人物《莊萬壽-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建構》

聯盟顧問 李川信


  莊萬壽(1939~)彰化縣鹿港鎮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任職台師大教授兼人文中心主任,2002年創辦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兼所長。在校期間積極推廣本土文化教育,推動拆遷蔣介石銅像、平反四六事件,最後均獲得圓滿解決。


  2004年退休後,南下長榮大學創設台灣研究所,帶動私立大學台灣學的研究,後捐贈100萬給該所,設立台灣人文獎,並將個人珍藏的萬册圖書捐給長榮大學,設置「莊萬壽圖書文物室」貢獻學子。


  1989-2005年,莊萬壽先後擔任台北縣市政府文教顧問、報社主筆、台灣教授協會會長、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及本土教育會委員,積極倡議文化教育本土化。


  2021年台灣敎授協會成立30週年,莊萬壽再度捐出退休金100萬元,設立「台灣精神獎」,以表彰在「國家認同、集體記憶、憂患意識、犧牲精神」之台灣精神上,有傑出表現的理性公民。


  莊萬壽長期從事文化批判,著書立說,一則以解構中華華夏民族主義,一則以建構台灣文化主體性,推動提升台灣精神,成效斐然,更以實際行動實踐理念,追求台灣人的價值和永恆信仰,竪立了台灣人文精神的典範。著作有《台灣論》、《中國論》、《台灣文化評論》、《台灣精神與文化批判》、《台灣文化之進路文集》、主編《台灣歷史文化》書籍多種等。


3.永續目標更創新,體驗合作新視界

台灣教師聯盟 潘威佑 副理事長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是聯合國提出的一套全球性計劃,旨在解決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包括不平等、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經濟增長、社會公正、貧富差距等諸多挑戰。於2015年,聯合國宣佈了這一計劃,其中包含了17項具體目標,如可消除貧困、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等等。這些目標旨在涵蓋了各層面,並鼓勵各國共同努力實現可持續永續發展,引導全球來共同努力,當時,193個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全力達成這17項目標,其內容包括: SDG 1終結貧窮、SDG 2消除飢餓、SDG 3健康與福祉、SDG 4優質教育、SDG 5性別平權、SDG 6淨水及衛生、SDG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SDG 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SDG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SDG 10減少不平等、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SDG 15保育陸域生態、SDG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SDG 17多元夥伴關係。




圖1.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7項條件。(圖形來自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


 目前台灣在國高中教學課程規劃中,越來越多傾向採取加強SDGs方式來結合教育發展理念納入認知理論當中,其中包括有:

(1)跨學科整合:SDGs涵蓋多個領域,包括環境、健康、經濟、社會等。教師可以跨學科整合,將SDGs融入不同科目的課程,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和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

(2)實際體驗:透過實際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SDGs的重要性。例如,組織環境保護活動、參與社區服務、設計解決方案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SDGs的知識和技能。

(3)課程設計: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課程,例如環境科學、氣候變遷、公民教育等,讓學生深入了解SDGs的背景、目標和影響。

(4)全球視野:引導學生關注全球議題,例如氣候變遷、人權、性別平等等,並討論如何從個人行動出發,為實現SDGs做出貢獻。


  透過跨學科整合、實際體驗、課程設計和全球視野,我們可以加強SDGs在國高中教育中的實踐,培養學生的全球公民素養,並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如果想深入了解SDGs在課堂中的實際應用,目前台灣唯一的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位於新北市挖子尾自然保留區內,原為『八里左岸會館』。現與學術團體合作,將環境教育與學校課程結合,為學校學生提供實地環境教育教材。中心結合新北市各區中小學,以永續校園、濕地生態、低碳學校、海洋環境及生態迴圈等主題,推動環境教育也可參考其他教師的成功案例,

 同時教育部也為推動臺灣永續發展教育,在二十年前已將永續一詞帶進學校,提出永續校園計畫,近期更鼓勵學校透過校園盤查與探索,檢討改善學校軟硬體環境與課程設計,讓學校可反思永續發展教育的意涵(SDGs For School)。教育部特別強調學校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除結合新課綱將推動聯合國SDGs作為年度的工作重點外,並出版「永續發展目標教育手冊」,期藉此幫助學校瞭解國際各項重大議題,回應到課程發展與設計,讓學生瞭解國際永續發展脈絡,並發展能夠應變未來世代各項課題的素養及技能。

 台灣的教師們在推廣永續教育的同時,以培養學生建立創新的國際觀與新視野來共同努力。


• 三、本月教育新聞

1.韓國AI數位教科書明年上線 我教育部:AI是下一波課綱研修重點


2.出任教育部政次 台大教授葉丙成晚間首發聲:打造更好的教育


3.特教心評案量多 教育部將明定每學年10案、增置人力


4.台日大學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 教育部年補助5千萬


5.教部補助中介教育基地建置 各縣市5月前完成


• 四、聯盟活動紀錄

1.「立法院ESG委員會」成立大會


  2024年4月23日上午,立法院群賢樓九樓舉辦了由王定宇委員發起的「立法院ESG委員會」成立大會,參與其中的包括林楚茵委員、鄭正鈐委員、張啓楷委員、陳冠廷委員,以及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經濟部能源署吳志偉副署長、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陳志勇名譽教授、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梁元文副理事長等來自產官學界的人士,共超過八十人受邀出席。台灣教師聯盟被邀擔任聯誼會發起成立單位之一,由副理事長潘威佑代表出席活動。


  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了「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正式納入法律,並於今年正式啟動了碳費徵收機制。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全球浪潮下,各企業都受到供應鏈和法規的追逼,有能力自行轉型的大企業早已紛紛行動,但中小企業由於資源和資金不足而難以入門。因此,「立法院ESG委員會」的成立,不僅向外界展示了立法院對此議題的重視,還為關心企業永續發展的國內外人士提供了一個國際交流平台,讓台灣在ESG實踐的路徑上引領亞洲、接軌全世界。


  各界出席代表皆充分展現了對我國ESG未來發展的極大熱情與信心,活動在全體貴賓進行大合影後順利結束。


 
 
 

Comments


02 2396 0900

100台灣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4-2號七樓

©2022 by 台灣教師聯盟官方網站(UTT official).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