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師聯盟2023年十月份會訊
- 教師聯盟 台灣
- 2023年11月1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本會會訊設計為每月推出,每月將會替各位盟員精選該月三至五則教育新聞,並且分享聯盟近期活動辦理情形及未來活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一、李慧生理事長的話 - 再談全民教育
過去一個月最大的國際新聞應該是哈瑪斯恐怖攻擊以色列,導致以色列跟哈瑪斯正式宣戰,每天都看到聽到無辜平民傷亡的報導。希望雙方儘快結束紛爭,可以和平共處。
以色列正式對哈瑪斯宣戰之後,以色列的後備軍人立刻放下工作,家庭,生活,從世界各地飛回以色列備戰。新聞看到從世界各地飛回以色列的後備軍人,邊唱歌邊叫口號充滿自信的回以色列保衛國家。這些後備軍人非常清楚未來的日子跟他們原本安逸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他們冒著受傷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險,但是他們看起來沒憂傷和徬徨,很多還帶著笑容和自豪的表情,他們的愛國心和保衛家園的決心讓我很佩服和感動。
證明以色列在國家認同和愛國教育做的非常成功。在這些方面的教育,台灣實在有太多要跟以色列學習。無論在教科書內容,在公民教育施行,在大眾文化推廣,台灣教育界和政府都需要做得更好和更周全。國家認同,發出自我的愛國心是我們生活在台灣的公約數。
• 二、文教專欄
1.顧念當前台海局勢,喚起國人傲骨
監事主席 溫貴琳校長
傲骨是品格教育的要項,也是生命教育的範疇。
我平時上課,總愛將教學融入生命教育,配合教材的銜接與統整,藉機開發「傲骨」和「傲氣」對於人格發展的影響,讓學生運用議題的關鍵理解去開發人生境界。這項工作對於我個人而言,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挑戰。
傳統文學作品或前人嘉言懿行,有關品格修養者浩如煙海,真是不勝枚舉。
蘇軾「卜算子」詞所謂「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明知希望渺茫,猶不肯妥協,流露理想主義的堅持,以致在苦難中成長,在紛擾塵世中愈挫愈奮。如此「傲骨」,即使置身於崎嶇路途中,亦能披荊斬棘,開發一片生命的新氣象。
清初張潮「幽夢影」有一段話:「傲骨不可無,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於鄙夫,有傲心不得為君子。」張潮不僅飽讀詩書,人格修養也高潔。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對於時政的批評,無畏強權。
而著名畫家徐悲鴻說:「人不可以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他虛心遊歷西歐,畫作看得愈多,愈感自身不足,於是更加苦練,終於闖出自己的天地而揚名國際,因此康有為稱他為「藝苑奇才」。
英國文豪兼劇作家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中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幼年只讀文法學校,後來他選擇從演員起步,幾經多少波折,一躍而成為最偉大的劇作家。
上述都是古今「傲骨」人物的典範,但當前社會不少國人崇尚「傲氣」。
「傲氣」也者,性好自戀,常以恆星自居,總認為天下萬物皆繞我運行,是以自恃甚高,目空一切。尤其某些政客因為傲氣作祟,本身又缺乏治理能力,只好插科打諢,玩弄選民;甚至仰仗背後窮兵黷武的「祖國」撐腰,甘願淪為配合中共操弄戰爭恐懼的馬前卒。
當今大選在即,謊言和戰火同時流竄,空話幹話紛紛出籠。例如:
「我沒當選,台灣就完蛋了」
「我有能力調整美中的衝突」
「他只貪汙46萬,而不是46億,何必大驚小怪?!」
「台灣討打,我叫中共來幫助基隆。」
「票投OO,會讓台灣兵兇戰危。」
「倡議金門和平協議,可以保證兩岸30年的和平。」
此類傲氣狂言,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台灣人覺醒吧!不要受人欺騙!我們要秉持傲骨,振作理性精神的本質,改變容易被民族情感欺矇的習慣,深入洞察社會實情。唯其如此,才能確保台灣的民主自由和國家的獨立自主。
2. 厚植國家軟實力的本土文教
聯盟顧問 李川信
蔡英文總統執政七年多,護國神山晶片國際化,軍機、軍艦國造,潛艦海鯤號完成下水典禮,提升自我防衛能力。面對中國武力威脅,台灣民主堅毅韌性,屹立不搖的站在世人面前,全面推動本土文化教育,提升國人自我認同,以厚植國家軟實力,這應歸功於全民團結,同島一命。
教育部長潘文忠就任幾年來,重視本土文化教育的推廣與落實,例如,今年暑期運用十二個國家場館,規劃海洋生態、本土科技、數位運用等核心課程,提供五十二個主題八十一個場次的教師研習,結合現有館內資源,豐富教師本土知能。重視本土教育推動、語言復振工程,以獎勵方式鼓勵更多教師及文教團體,凝聚社會力量,共同發展本土文教,舉辦多屆推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今年更頒發首屆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
十月十四至十五日,教育部將在台灣圖書館,舉辦大型本土文化教育研討會,以本土教育結合社區的推廣實踐、本土文化有形無形資產之振興與共榮為主軸,來展現推動的具體成果。年底將出版《台灣文化關鍵詞一○一》,以台灣主體文化論述,廣邀各領域學者專家,用淺顯、生動的文字及圖片,編纂適合青少年、社會大眾和國際人士認識台灣文化的入門書。
民間也扮演重要的推手,如,台灣北社舉辦台灣文化論述及文化日系列活動,蔣渭水文教基金會策劃音樂會及「追尋蔣渭水的足跡」。賴和文教基金會辦理走讀、踏查台灣。台灣羅馬字協會承辦海內外台語營、重訂台灣人節日。這些都展現民間對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視。
文化部長史哲說:「壯大台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台灣文化在世界舞台能快速崛起,但同時面臨中國威脅」。中國這個獨裁國家,就像喬治歐威爾筆下的一九八四,用語言文字掌握話語權,操控台灣,進而摧毀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我們應嚴肅面對,以積極的行動,重建台灣主體的學科知識體系,用台灣學為核心的國家文化記憶庫,設置雲端平台,讓全民運用共享,以破解中國的認知作戰。
文化是根,台語俗諺「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落實本土文教,才能厚植國家軟實力,當「我台灣我驕傲」,成為普遍國人的印記,人人具備「台灣學」的知識,就是瓦解中國文教統戰的武器。
3.正視中國蘿蔔刀玩具不加以管制,對學齡兒童會養成暴力傾向的隱憂
副理事長 潘威佑
與其管制,不如機會教育:正視中國蘿蔔刀玩具使用不當,對學齡兒童會養成暴力傾向的隱憂
蘿蔔刀是一種塑膠製的玩具刀,通常以蘿蔔的形狀來設計,因其形狀和材質的特殊性,可以讓兒童在玩耍時模擬切割等活動,雖然不具有實際的刀刃,但是如果使用正刺對方情況下,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根據TVBS的報導,輕輕一甩刀刃就出鞘,這款塑膠製的(玩具)小刀,叫做蘿蔔刀,先前在中國很流行,不過如今透過短影音,竟然這風潮也吹進台灣。實際直擊國小旁的文具店,可以看到蘿蔔刀,就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一個個彩色迷你,一上架很快就賣光。文具店業者:「可能有人先玩一個,然後就每個人都跑來(買)。」許多國小生會要求家長購買,互相刺、捅、戳,玩戰鬥遊戲,就連學校附近的文具店,也能輕易買到,不過實際測試,只要稍微用力,「蘿蔔刀」就能輕易刺入蘋果,許多家長因此憂心會出意外。其實只要稍微用力,蘿蔔刀就能輕易插破白紙,或是刺入蘋果挖出果肉,如果小孩玩鬧時,傷到皮膚或是眼睛更可怕,在中國大陸流行的時候,當地媒體也示警,有讓孩童受傷的風險,不過如今卻依舊傳來台灣,專家也分析蘿蔔刀,還可能激發潛意識的暴力傾向,或是對其它更危險的刀具,出現錯誤認知。
家長:「小孩子皮膚嫩,刮到就會破皮,這樣危險。」
家長:「戳到眼睛怎麼辦,這應該要禁止。」
而在桃園有國小因此頒禁令,表示最近流行的蘿蔔刀,具有潛在性的危險,所以禁止小朋友帶到校。隨著中國抖音、跟境外中國媒體配合網路的無孔不入,當學生無法判定媒體內容正確與意涵時,就會被錯誤的引導。
然而,近期有報導指出,一些蘿蔔刀的設計和製造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因為它們的尖端可能過於銳利,容易對較脆弱的物品造成損壞,這讓一些家長和教育機構感到擔憂。
對於這類玩具,建議家長在購買時要教導孩子正確使用這類玩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險。就好像鉛筆,美工刀,教會其正確的使用,即可以做為正當的美工、文書工具,也不可能作為攻擊他人的工具。
其實強調教育孩子認識危險的重要性,相對於僅僅禁止他們接觸危險事物。這種方式被稱為「啟發式教育」,強調讓孩子了解並學習如何處理可能的風險和危險情況,而不是單純地將它們視為禁忌。這種方法會有以下優點:
一、增強孩子的警覺性: 通過教育孩子認識危險,他們將更有可能識別和避免潛在的危險情況,這樣可以保護他們的安全。
二、提升自主能力: 讓孩子了解危險並學會如何應對,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這樣,當他們獨立面對這些情況時,他們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三、促進思考和學習: 與僅僅禁止相比,教育孩子認識危險可以提供一個更具有教育性和反思性的過程,幫助他們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建立信任關係: 通過這種開放的溝通方式,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或教師對他們的信任,這有助於建立一種穩固的信任關係,使得孩子更願意向父母或教師尋求幫助和建議。
然而,這種方法也需要在實施時謹慎考慮,確保孩子接受的信息和指導是適當、安全的。此外,教育孩子認識危險也不代表放任他們去面對危險,而是在風險管理的框架下提供適當的指導和監護。
如果發現蘿蔔刀因使用不當或存在安全隱患,應及時停止使用並儘快報告相關單位,以保障學童的安全。
教育部表示,已督請各地方政府和學校留意,標檢局也將加強查驗。標檢局加強對蘿蔔刀的檢驗以確保其符合安全標準,這是一個重要的舉措,可以保護兒童的安全。
• 三、本月教育新聞
1.台首大退場學生埋怨被當球踢 教育部提6措施改善
2.高中生實彈射擊體驗 深化全民國防教育
3.全面性教育已是國際共識 潘文忠:正研擬中學階段實施指引
4.金管會發教育專刊 深化金融素養
5.點教育》校外教學,學了什麼?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75266?page=1
• 四、聯盟活動紀錄
1.台灣教師聯盟暑假研習營活動回顧:
2.台灣教師聯盟&壯闊台灣緊急救護班活動回顧:
3.台灣教師聯盟八月轉型正義研習營圓滿成功!感謝大家參與,以下為活動回顧: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