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台灣教師聯盟2024年12月份會訊

  • 作家相片: 教師聯盟 台灣
    教師聯盟 台灣
  • 2024年12月31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本會會訊設計為每月推出,每月將會替各位盟員精選該月三至五則教育新聞,並且分享聯盟近期活動辦理情形及未來活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本會會訊設計為每月推出,每月將會替各位盟員精選該月三至五則教育新聞,並且分享聯盟近期活動辦理情形及未來活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一、潘威佑理事長的話 - 公民力量守護民主    從國會法案事件談公民參與的價值

國會的荒唐法案通過,是對台灣民主價值的一次挑戰。從公民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不僅是一次立法程序的失誤,更是全民對民主機制理解與實踐的考驗。以下以四個面向,探討這次事件對公民教育的重要啟示。

 

一、 國會透明度的重要性

公民教育強調民主體制的基石是透明與問責。這次國會的法案通過,卻缺乏充分的公開與討論。舉手表決的快速通過方式,剝奪了公眾了解立法內容與過程的權利。從教育的角度看,這提醒我們需要更深入地讓學生和社會大眾了解國會運作,並要求每一個立法程序都應該清楚交代、公開透明,讓民眾能真正參與監督。

 

二、民主程序比效率更重要

法案快速通過看似提高效率,但犧牲了程序正義,這對民主精神是一種傷害。公民教育應該傳遞一個重要訊息:效率不能凌駕於程序之上。立法程序需要經過充分討論與民意交流,而不是讓少數人快速拍板決定。這次事件突顯了民主決策過程中程序的價值,我們應該藉此教導學生和社會,民主並不是只求結果,更應重視過程的正當性。

 

三、權力濫用對公民信任的影響

法案倉促通過的背後,是權力過度集中的問題。這種做法不僅損害國會的公信力,也影響了民眾對整個民主體制的信任。公民教育的責任是讓每個人了解權力應該受到制衡,濫用權力只會讓體制更加脆弱。我們需要鼓勵公民運用批判性思維去檢視政府行為,並善用社會監督機制,讓任何權力濫用都能被揭露。

 

四、公民行動是改變的關鍵

民主制度需要靠每一個公民來守護。公民教育應引導人們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帶來改變,無論是參與公共討論、監督政府運作,還是支持透明立法的倡議。國會的問題不僅是立法者的責任,也是全民的責任。我們應該培養公民的參與意識,從小建立社會責任感,讓更多人願意為民主價值發聲。

 

這次國會事件從公民教育的角度看,是全民民主素養的一次試煉。唯有透過不斷的教育與反思,讓公民更加理解透明、程序與問責的重要性,台灣的民主才能更穩固。

 

公民教育不是為了讓人適應體制,而是為了讓人有能力改變不公正的體制。我們需要用這次事件,提醒每一位公民,他們的參與與監督,才是守護民主的最大力量。

 

• 二、文教專欄 

1.從女老師與學生共舞談起

監事主席 溫貴琳

 

  嘉義高中2023年校務會議通過更改部分不合時宜的校歌歌詞,彰顯學校民主化和本土化的精神。

接著,2024年11月某日,嘉義高中全校運動會,有一位英文科女老師混在男學生隊伍中跳三振舞。迷你裙搭配一雙細長美腿,瞬間成為運動會焦點,引發社群暴動。

 

際此校務規格化、起居都市化之時也,人我之間、師生之間,其關係逐漸疏離。如果老師多花一點心力,投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學生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精進,必更海闊天空。

 

過去師資養成,往往恪遵「師嚴而後道尊,道尊而後民知敬學」的古訓,益之以黨國意識的束縛,校務的推動抑或教師的思慮云為,大抵較偏於理性和知性。以致教師放不下身段,去迎合學生的「野性」,師生距離便不易拉近。真正民主開放的校園,盡量給予老師多一點自主空間和教學自由,可讓師生感情坦蕩奔放,適時感受社會脈動。

 

然就教師本身能力而言,老師是否有本事在教學專業之餘,就地展現「異軍突起」的才華?那又牽涉到多元學習的課題。

 

每個人自幼都被輔導多元學習,探索自己的志趣,從而挖掘自己的優勢智慧,增強將來職場競爭的實力。此外,因為多元能力的基礎,聰明的人都會自我惕勵及時涵養一些音樂、美學、舞蹈、球類…等興趣,以及對於群體生活所需的正義、關懷、公益等人文素養。

 

  在陽光下,女老師和學生們起舞,奔向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多麼友善幸福。準此,我們也在吟賞一幅師生休戚相關、禍福與共的畫面,更在分享嘉義高中推動民主教育、宏揚108課綱展現生活美學的目標。

 

2.主體性文教讓台灣穩如磐石

聯盟顧問 李川信

 

  520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站穩台灣主體性,展現台灣走進世界,讓世界走進台灣的國家願景,更不卑不亢的宣示,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贏得絕大多數國人的肯定和支持。

 

  中國為達成併吞台灣野心,以商逼政、外交圍堵、軍事威嚇、找尋政治及民間代言人,現在更用在野國會多數進行政變,癱瘓政府,步步進逼台灣,統媒及其協力政客到處散播我們販賣芒果乾(亡國感),其目的就是要瓦解台灣人的心防,我們隨時隨地都要有危機意識,提高警覺。

 

  台灣半導體、AI產業鏈蓬勃發展,但不少業者及國人因欠缺邏輯思辨教育、本土文教的意識,無法辨析認知作戰假訊息,可能因誤解而葬送台灣未來。如何將邏輯辯證批判能力融入學科教育,強化並引導學生邏輯思辨能力,並加強教育台灣化,以台灣學為核心,有利主動學習,落實學習素養導向,形成國家的軟實力,是當今教育的最重要課題。培養新世代具備本土文化底蘊深厚的國民和敵我意識,才足以抵禦外侮,捍衛台灣的安全,台語俗諺:樹頭若站乎在,不驚樹尾做風颱。

 

  語言是文化的靈魂,21世紀是多語教育時代,語言的多樣性,必須建構友善多元語言教育政策與環境,以培養國民本土語及國際語能力。為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台灣人有權要求母語的延續。期待AI內閣成立本土語言AI學習資源庫,國家語言研究與發展中心應優先考慮設在使用台語比例較高的南部,讓台灣母語扎根傳承,以挽救母語消失的危機。

 

  台灣是海洋國家,擁有南島文化瑰寶,作為發展觀光文創的亮點。台灣先民數百年來抵抗外來統治爆發的可歌可泣事件,都值得寫成故事、小說、劇本,拍成影片,使國人產生關鍵性的共鳴。我們期待國家投入更多的資源,培育優秀的藝文、影視、文創人才,以展現文化立國、文創大國的雄心。

 

  對中國「入島、入戶、入腦」的文教統戰威脅,我們要嚴肅正視,提出一套完整的文教反統戰略,形成抵抗入侵的防火牆。台灣面對強權欺凌威脅,站穩民主同盟的腳步,國人團結一條心,打造韌性台灣的國家品牌,主體性的文教,讓台灣穩若磐石,讓台灣聲勢浩浩航向世界,也把世界帶回台灣。

 

 

• 三、本月教育新聞

1.22校今年停辦停招 教育部:受少子化、航空城計畫影響

2.新時代教育指南:多元學習模式跳脫填鴨教育,打造孩子無限可能!

3.文化部文化體驗教育計畫 兩大徵件同步啟動 自1月1日至2月17日受理線上申請

4.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真相:從高期待到失望,最終我學會「爛」得快樂!

5.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 四、聯盟活動紀錄

1.2024 民主教育教師研習營

2.2024種子教育暑假研習營

3.2024年台灣教師聯盟海洋教育研習營

4.2024法務部調查局參訪


 
 
 

コメント


02 2396 0900

100台灣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4-2號七樓

©2022 by 台灣教師聯盟官方網站(UTT official).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