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台灣教師聯盟2023年十一月份會訊

  • 作家相片: 教師聯盟 台灣
    教師聯盟 台灣
  • 2023年12月1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本會會訊設計為每月推出,每月將會替各位盟員精選該月三至五則教育新聞,並且分享聯盟近期活動辦理情形及未來活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一、李慧生理事長的話 - 選對的人,走對的路


  蔡英文總統支持賴清德和蕭美琴,強調穩健治國、穩紮穩打的方針。這是一個在當地政治選舉中常見的主張,強調維持現有政府的政策方向和領導團隊的穩定性。


  在台灣2024選舉中,推薦的候選人獲得選民的支持是關重要的,並且贏得足夠的議席,以確保政黨在國會的主導地位。這樣的政治言論通常反映了該政黨對未來政策方向的期望,以及對當前政府工作的評價。希望台灣人民能夠真切的關心台灣的未來,選出對的人選,為台灣百年民主奠基更扎實的基礎與未來。


• 二、文教專欄

1.台灣教師聯盟之愛

監事主席 溫貴琳校長


研習台灣事

說來意可嘉

人權陳曙色

本土冒春芽

探索生涯路

訪查文物家

國人齊傲骨 

素養見奇葩


2.台灣正常國家夢 


台灣精進百工忙

物阜民豐國運昌

忍顧內奸通盜匪

驚逢外侮似豺狼 

橫流物慾英雄淚

飛舞仁風君子鄉

教育興邦千里路

主權在握氣昂揚


3. 催生一座國家級台灣民主園區

聯盟顧問 李川信


  2021年7月30日是台灣民主先生李前總統逝世周年,國家發行紀念郵票,感念其推動民主改革,加速國家現代化發展的貢獻;國史館舉辦「關鍵:1991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元年特展」;民間團體以追思音樂會,緬懷李前總統。此刻,我們認為更應催生一座國家級台灣民主園區,以彰顯李登輝的治國精神,並闡揚台灣民主歷程,成為傳承後代,展現台灣人為民主奮鬥的重要場域。


  台灣民主化的過程,有其特色。二次大戰後,台灣歷經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二蔣威權獨裁統治、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到解嚴前後,激烈狂飆的政治、社會抗爭運動,直到1992年才出現民主化的跡象,1996年才有第一次的總統直選。這慢長的民主轉型、民主鞏固,用「分期付款」式的寧靜革命,一步步完成民主拼圖。而這一連串追求民主,驚濤駭浪、淬煉淘洗的過程,國家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場域做完整的陳列,讓國人及國際友人了解台灣民主的成就。


  有感於台灣民主場域的重要,早在20年前,民主前輩林義雄先生,在其創辦的慈林文教基金會,運用民間力量成立台灣民主運動舘,這20幾年,來自全球各地絡繹不絶的參訪者都深受感動。但畢竟偏居宜蘭,場域有其極限,因此國家更有義務承擔此重責大任。


  位於台北市徐州路,原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校區,做為國家級台灣民主園區應是首選地點。區內有列為市定古蹟保存的日治時期建築,古香古色的行政大樓及二棟教室,可做為展示空間;原舊有圖書館做為李登輝紀念圖書館;辦公大樓及國際會議廳,可以邀請國際NGO團體來台駐點及舉辦國際研討會。


  這個院區本就與台灣民主化過程息息相關,它不僅是李前總統執教最後的場所,1990年野百合學運、2014年太陽花運動都以這裡為討論據點之一,也培養出許多貢獻民主的師生及國家級的領袖人物,台大應樂觀其成,更以此為榮。


1624年台灣首度躍上大航海時代的世界舞台,但長期接受外來殖民統治,喪失自我,台灣人民經過長期自我追尋及認同下,400年後,台灣已成亞洲的民主燈塔,更為世人稱羡的民主國家,催生一座國家級台灣民主園區,是2024年獻給台灣最珍貴的禮物,以民主為名,紀念李前總統的深化民主,兼具行銷台灣邁入國際舞台,更有其特殊意義。


4.淺談台灣客家教育發展近況與可期的未來

副理事長 潘威佑


  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推動,各族群的文化依據台灣國家屬性的發展有明顯成效。尤其進行客庄文化資源的盤點和強化,是一項重要而具體的文化保存與推廣工作。目前可以推動的調查內容和執行步驟可以進行以下的思考:


一、文化資源普查:

 1.調查範疇: 包括但不限於客家的歷史、語言、飲食、傳統藝術、建築、宗教、節慶等多個方面。

 2.地區劃分: 確定普查的地理範圍,可以是特定的城市、縣市,或者是客庄的特定部分。

 3.調查方法: 使用問卷調查、訪談、參與觀察等方式,以收集各項客家文化資源。


二、文化資源資料庫建構:

 1.數位化: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數位化處理,建立一個結構化的文化資源資料庫,方便管理和查詢。

 2.多媒體資源: 包括圖片、影片、音訊等多媒體形式,以更生動形象地呈現客家文化。

 3.資源分類: 按照主題將文化資源進行分類,例如歷史、傳統藝術、飲食等。


三、主題性文化資源描繪:

 1.文化輪廓: 針對每個主題,描繪客家文化的輪廓,包括其發展歷程、特色、傳承方式

 等。

 2.敘述性資料: 提供具體且生動的文字敘述,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客家文化的內涵。

 3.研究報告: 撰寫客家文化的基礎論述,涵蓋各個主題的深入研究報告,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礎。

 4.學術發表: 參與相關學術會議,發表客家文化的相關研究成果,提升學術影響力。

 5.客家研究、典藏與展示基礎資料累積研究計畫:設計和執行客家文化的長期研究計畫,逐步積累更深入的研究資料。

 6.博物館與文化機構合作: 與博物館、文化機構合作,將研究成果典藏並進行展示,使更多人能夠了解和欣賞客家文化。


四、促進客家文化保存、典藏、推廣:

 1.社區參與: 鼓勵社區參與文化保存工作,例如舉辦文化節慶、工作坊等。

 2.教育推廣: 在學校、社區等地進行客家文化的教育推廣活動,提高公眾對客家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結合上述方式,這樣的工作有助於保存並豐富客家文化,同時也能夠讓更多人參與、了解和珍惜台灣客家文化的價值與所在。


• 三、本月教育新聞


1.IEA 調查:台灣國八生公民認知世界第一、校外行動參與卻顯著低於國際平均


2.台灣燈塔教育節 展現基隆教育特色與願景


3.教育部16.5億打造「御風」實習船 潘文忠:明年完工首航日本


4.善用AI翻轉教育 顛覆資源不均


5.強化偏鄉金融教育 櫃買中心首度前進馬祖宣導


• 四、聯盟活動紀錄


1.台灣教師聯盟暑假研習營活動回顧:


2.台灣教師聯盟&壯闊台灣緊急救護班活動回顧:


3.台灣教師聯盟八月轉型正義研習營圓滿成功!感謝大家參與,以下為活動回顧:




 
 
 

Comments


02 2396 0900

100台灣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4-2號七樓

©2022 by 台灣教師聯盟官方網站(UTT official).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